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诸子百家散文(25)
9、《荀子》
荀子的主要着作:
4)《解蔽》—2
译文(参考):
凡人(思想方法上)的普遍毛病,在于被片面所蒙蔽,而不明白全面的道理。
纠正之后,就会归于正道,如果把片面和全面,两种不同的看法混淆在一起,就不能分辨谁是谁非。
天下不会有两个真理,圣人对同一事物不会有两种认识(对立的思想主张)。
现今各国诸侯实行不同的路线政策,各家学派主张不同的学说。
则必然形成是与非不分,治与乱混淆的局面。
混乱的各国君王,混乱的各种学派,其本意莫不都在追求正道(真理),而且自以为正是这样做的,对正确的道理抱着错误嫉妒的态度,而对已经掌握的片面知识却不加怀疑。
偏爱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学问,唯恐听到反对的意见。
凭借自己的偏爱,对待与己不同的政治主张和学说,唯恐听到赞美的意见。
自以为是(主观)地不停的与正道背道而驰。
这岂不是被片面所蒙蔽而失去对正确道理的追求!
不用心(学习),则白黑在眼前却看不见,雷鼓在旁却听不到,实为被蒙蔽之人!
对掌握了真理的人,把国家搞乱的君主在上边反对他,把家搞乱的人在下边反对他,多么悲哀啊!
什么是蔽?偏于爱好、偏于厌恶、偏于开始、偏于终结、偏于远、偏于近、偏于广博、偏于浅薄、偏于古往、偏于现今都会产生蔽。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差异,人们在观察事物中强调或忽视事物的任何一面,都会产生蔽,这是思想方法的通病。
过去的君王的蔽者,有夏桀、殷纣。
桀受蔽于妃子末喜、臣子斯观、关龙逢,其心被迷惑,行为被搅乱;纣受蔽于妲己、飞廉和微子启,其心被迷惑,行为被搅乱。
因此群臣去除忠心,而贪图私利,百姓咒骂而不肯出力,贤良告退回家、逃亡,从而失去了各处官吏的土地而虚有(荒废)整个国家。
桀死于鬲山,纣悬挂旌旗,自身无先知,又不听人劝谏,这是闭塞造成的灾祸。
商汤接受夏桀的教训,拿定主意谨慎治理国家,能重用伊尹,身不离正道,所以取代夏王而接受了九州。
文王借鉴殷纣的教训,拿定主意谨慎治理国家,能重用吕望而身不离正道,所以取代殷王而接受了九州。
远方的属地都进贡珍贵的宝物,眼见美色,耳听美声,口食美味,身居美宫,名受美号(美名传扬),生时天下歌颂,死后四海哭泣,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兴盛)。
《诗经》上说:“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
(不见于《诗经》,是逸诗。
)这是多好的福气啊。
过去人臣之蔽者,有唐鞅、奚齐。
唐鞅蔽于贪权而将载子逐出宋国(逃往齐国),奚齐蔽于贪国而陷害申生,唐鞅在宋国被杀,奚齐在晋国被杀。
驱逐贤相而加罪于兄长,本身就是罪人,然而却不自知,这是因闭塞造成的祸害。
从古至今,因贪欲背叛争权而不被危辱死亡的人,是没有的。
鲍叔、宁戚、隰朋仁智且不蔽,因此能扶持管仲而名利福禄与管仲相齐平。
召公、吕望仁智且不蔽,因此扶持周公而名利福禄与周公相齐平。
古书上说:“知贤称之为明,辅贤称之为能。
不断努力,其福必长。”
这称之为不蔽而得到的福禄。
昔日(来往于各国)的游士说客中的蔽者,即是扰乱国家之人。
墨子蔽于只重视实用,而轻视礼乐等文饰;宋子蔽于只重欲想,而轻实得;慎子蔽于只重视法治,而否定贤能的作用;申子蔽于只注重凭借权势驾驭臣民,而不注重发挥才智的作用;惠子蔽于善于言辞善辩,而脱离实际;庄子蔽于只知顺应自然,而轻视人的作用。
我原来这么有钱狂少是桃林高歌精心创作的仙侠修真,长风文学网实时更新我原来这么有钱狂少最新章节并且提供无弹窗阅读,书友所发表的我原来这么有钱狂少评论,并不代表长风文学网赞同或者支持我原来这么有钱狂少读者的观点。...
...
有那么一些人,本该拥有锦绣人生,却阴差阳错黑化了,下场惨烈俗称炮灰女配后来,阿渔成了她们...
夜尽不唤遮羡仙,往事不过转眼间,风雨欲来花满楼,陈情诉苦了恩仇...
quot初次见面,她受药物折磨,迷蒙着大大的猫眼,在他耳边低声呢喃送你一夜春宵要不要?他直接用行动给出了答案。对苏倾蓝来说,她只是要找个自己会动的人形解药,却不想招惹了一颗背景这么大的‘解药’女人,还需要解药吗?自己会动得哦!嘿嘿,不用了吧,我身体倍儿棒!只是被当小猫养着的感觉好像还不错唉。quot...
一个漫长的梦境,一本由梦境写成的小说,忽然却变成了现实…偏偏那还是一个恐怖小说。而这个时候更是有人告诉我说,那就是我的前世,那一个帅得一塌糊涂的男鬼,就是我前世的丈夫...